第17章 第 17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7章 第 17 章
“這個李亨,跟李二倒是一樣好運。”李建成回想起自己這些年企圖打壓李世民的事件,還真是沒有一件事成功了,毒酒毒不死他,烈馬沒摔死他,誣陷沒成功,就連太白經天也沒處死他!李世民怎麽就命這麽好!
還有自己這個爹,可不就是把自己擡起來跟李世民對著幹,不選自己,他還有其他兒子能用嗎?
——
李林甫聞言冷汗淋漓,自己今晚怎麽就想不開要來華清宮!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從未後悔,後悔又怎麽樣呢?自己不像宋璟、張九齡那樣文采飛揚,按照以前皇帝的習慣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沒有文采又怎麽樣!那些文人瞧不起他又怎麽樣!
他照樣出人頭地了,這些所謂清高的文人還不是要來討好自己!
討好寧王和武惠妃入了皇帝的眼,漸漸摸透了皇帝的心思,順著皇帝的心思去打壓太子,去斂財,順便勾結朝臣打壓異己。兒子也問過他將來怎麽辦?
怎麽辦?
李林甫自己也不知道。
朝堂上看不順眼自己的多了去了,朝野外,天下人厭惡自己的也不少,他就是李隆基身邊的一條狗罷了。後世怪他就怪吧,反正自己也算換一種方式“名垂青史”。
李林甫這時也想起了杜甫是什麽人。
天寶六載,聖人要廣納賢才,於是阻止了一場考試,他不過是擔心這些鄉野之民亂說,便讓他們都落榜了,然後告訴聖人“野無遺賢”——天下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在朝堂為國盡忠。
杜甫有些小名氣,《飲中八仙歌》寫得好,幹謁過不少達官貴人。那一次,他也一定落榜了。
【值得一提的事,王忠嗣曾經帶兵幫安祿山修建軍事駐地,發現了安祿山有不軌之心,然而李隆基一笑置之。張九齡也說過安祿山必反,李隆基也沒有聽過。】
【為什麽李隆基一定堅持威脅自己的是宮廷政變,極力打壓太子,而對邊將領兵完全放任,這就要把目光往前拉伸一百年,找到唐朝君王終生恐懼防患宮廷政變而放任外禍的源頭——武德九年,六月,庚申,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那豈不是今天!李世民摩挲著天音的話,也就是說,李隆基放任邊將,專註給太子找麻煩,根源在自己?!
“殿下,天幕,天幕!”李世民身邊的禁軍指著天幕,像是見了鬼一樣哆嗦。
眾人看去,天幕上的人跟他們長得一樣,也在玄武門,也在發動政變。
“勿要慌亂!”李世民沈著道:“天幕乃神明之物,你我出現在上面就像是人在照鏡子一般。”
【戰功赫赫的嫡次子,發動政變,將嫡長子一刀砍了,最後嫡次子成功上位,開創盛世。在後世看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政變,不就是能者居之嗎?能產生這樣大的影響?】
【要知道,後世對於玄武門之變如此寬容,正是因為嫡次子李世民太強了,大唐立國靠他,大唐站穩腳跟靠他,大唐步入盛世靠他!他的功績與秦皇漢武比肩!對於華夏這個民族而言,秦皇塑形,漢武鑄骨,唐宗揚威!唐太宗李世民做到了帝王職業的巔峰,文治武功,彪炳千秋!李世民之前,形容治世都是上古帝王堯舜禹,李世民之後,形容治世都是貞觀!】
嬴政絲毫不懷疑天音所說的“秦皇”不是自己!上天認可自己的功績,沒有比這個還讓他激動的消息了。
——
李世民聽到天音誇讚他面上悲喜交加。如果不知道李隆基還好,他一定會高興得飛起來,但現在他卻覺得,越是誇讚,越是要出大問題!
但跟著秦王的禁軍已經難以掩飾眼神中對功績的狂熱!他們沒有做錯!即使射殺的儲君,上天也會寬恕他們的罪行!因為秦王是千古明君,跟著秦王的他們是正義的一方!
李建成無視李元吉的憤恨,他認命了。
上天給了他嫡長子的身份,卻沒有給他相應的才能。或許他不是無能,而是他遇上了李世民。正如上天所說,後世提及李世民不是他殘殺兄弟的汙點,而是貞觀之治的輝煌。
【李世民不是第一個殺兄宰弟,逼君退位的人,倫理道德的淪喪也不是從李世民開始的,如果硬要追溯源頭,那麽就需要回顧漢亡後持續三百年的亂世——魏晉南北朝,一個皇帝權威徹底跌落神壇,君權神授成為泡影的時代;一個倫理、道德、禮儀全面崩潰,人性至黑至惡不加掩飾的時代,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代表,那麽我想,是從司馬懿把洛水之誓當放屁,司馬昭當街刺殺君主開始的。】
劉邦恍惚聽到漢亡,朝蕭何道:“這漢之後的朝代竟然是‘魏晉南北’,誰起的名,跟沒讀過幾本書似的。”
蕭何本想順著他的話點頭,但仔細一想,這四個字單獨拆開也可以當國名,“會不會是大漢被四個人所滅?所以才有了怎麽個名字?”
是那些異姓王?還是誰?劉邦沈默不語。
——
嬴政皺著眉頭看向天幕中,一個二十歲模樣的少年,被長矛貫穿胸口。天音說這個少年,是皇帝!一個帝王,竟然是這樣的死法!後世的人都做了什麽!
帝王應該有帝王的死法,就算是被權臣殺死,也應該在深宮中,毒死,縊死都行,而不是在大街上被一劍刺死!
李斯心道真是人心不古,帝王是神秘的,庶民黔首要仰望帝王,竟然被當街殺死,那豈不正是天音所說的,道德倫理淪喪!所以還是要嚴刑峻法,對朝臣和黔首都要如此!
【但是李世民開了一個相當惡劣的頭!】
【君主,能者居之,管你正統不正統,管你德行不德行,只要做得好,一樣能名垂青史!如果在魏晉以前,你說這樣的話,那一定是要被寫在史書上翻來覆去地罵!】
【梟雄曹操的功勞夠不夠大?統一北方,驅逐異族,他敢不敢當著朝臣的面說篡漢?曹操如果沒有取漢而代之的心狗都不信,可他不敢!他就算是號令天下都打著劉家皇帝的名頭!他到死都不敢說自己不是漢臣!】
曹操聽到天幕當著眾人把他的心思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又是羞愧又是氣氛。劉氏無能,可他怎麽敢學王莽?王莽的下場就像夢魘一樣揮之不去。
荀彧憤然道:“天音所言,不知明公以為真假?”
夏侯淵見曹操為難,出言道:“天子無能節制諸侯,導致民不聊生,群雄並起,若不是主公,天子能安然無恙?若不是主公,他能有天子之威?當今天子既無軍功,又無大才,取而代之有何不可?何況天音也說了主公功勞足夠!”
曹操默然,荀彧拂袖而去。
【春秋崔杼弒其君,你崔杼權傾齊國又如何!你連殺三位史官又如何!一樣被後世唾棄!扶蘇身為人子,始皇帝一道聖旨就能讓他心甘情願去自盡,毫無反抗的想法,甚至不會去思考聖旨的真假!】
已經回到齊地行宮的嬴政還在思索怎麽讓神跡告訴自己如何長生,或者告訴自己如何讓秦國千秋萬代,結果聽到自家的事!
不去考慮聖旨真假就信了,那就證明聖旨一定是假的,然後扶蘇聽從假聖旨自盡身亡?自己怎麽可能賜死扶蘇!
嬴政隱約察覺事情有些不妙。扶蘇死了,誰來繼位?自己從未想過換太子!
不對,自己還沒冊封扶蘇為太子。他還有自己的考量,扶蘇需要磨煉。難道因為沒有名分,所以臣子敢無視自己的意願另立君主?二十多個兒子,竟然有比扶蘇資質好的?他怎麽沒發現?
扶蘇再軟弱那也是跟自己比,跟其他兒子相比,扶蘇仁厚,聰慧,將來自己是為了什麽要廢掉他呢?
嬴政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培養一個繼承人所花的心血不是可以說清楚的,扶蘇是長子,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如果不是他謀反或者死了,自己不會更換繼承人!不過話說回來,扶蘇都敢謀反了,他都不知道高興多一點還是憤怒多一點。
【李世民開的頭就是,只要繼位後有了千秋功業,那麽繼位的過程和手段都可以忽略!所以唐朝幾乎每個皇帝在位時沒有一次宮廷政變都不像是李家的皇帝!玄武門是懸在唐朝近三百年揮之不去的陰影,距離玄武門之變後的七十九年,再一次發生了“玄武門之變”——神龍政變;八十四年後,第三次“玄武門之變”——唐隆政變;八十六年後,第三次“玄武門之變”——先天政變!】
【每一次政變都有玄武門的影子,甚至前兩次都從玄武門進入。每一次政變伴隨著李唐皇室內部的大清繳,朝堂的大清洗。所以,安史之亂前,奪權,從政變開始。】
每個皇帝在位時都有宮廷政變?!自己開的頭!!!
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門前沒有一個人敢大聲出氣。太可怕了,生命不息,政變不止!
【君王的合法性和正統性說來玄之又玄,後人覺得就像是傳銷大騙子,然而對於古人而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君王沒有合法性和正統性如何安定民心?百姓會不會認為你不配當君主?一個百姓這麽認為那他翻不起風浪,若是千千萬萬的百姓都這麽認為呢?到時候國家動蕩,紛爭四起就知道一個具有合法性和正統性的君主有多重要了。】
【如果不講究名正言順,那麽秦二世繼位時為什麽要殺光自己的兄弟?恐怕是他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順,無法服眾,幹脆大開殺戒。可憐秦始皇千古一帝,偏偏落得斷子絕孫的地步。】
“什麽!”
嬴政先是對君主合法性和正統性的說辭深以為然。自己的母親是趙國歌姬,正因為自己的父親的長子才能繼位!就算自己都十三了才回到秦國又如何?對於扶蘇同樣,自己沒有嫡子,扶蘇身為長子,名正言順繼位是應當的。
什麽叫千古一帝斷子絕孫?
眾人盯著始皇帝狠厲的目光,如芒在背,他們清清楚楚聽到天音說自家陛下是千古一帝,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聽見說他斷子絕孫。
這是他們能聽到的嗎!
嬴政平覆自己的心情,剎那間想到,自己斷子絕孫,那秦二世呢?他沒有孩子嗎?否則怎麽能說自己斷子絕孫呢?
如果秦二世也被謀害了呢?就像田氏代齊?
再不濟就是,秦二世不是自己的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個李亨,跟李二倒是一樣好運。”李建成回想起自己這些年企圖打壓李世民的事件,還真是沒有一件事成功了,毒酒毒不死他,烈馬沒摔死他,誣陷沒成功,就連太白經天也沒處死他!李世民怎麽就命這麽好!
還有自己這個爹,可不就是把自己擡起來跟李世民對著幹,不選自己,他還有其他兒子能用嗎?
——
李林甫聞言冷汗淋漓,自己今晚怎麽就想不開要來華清宮!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從未後悔,後悔又怎麽樣呢?自己不像宋璟、張九齡那樣文采飛揚,按照以前皇帝的習慣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沒有文采又怎麽樣!那些文人瞧不起他又怎麽樣!
他照樣出人頭地了,這些所謂清高的文人還不是要來討好自己!
討好寧王和武惠妃入了皇帝的眼,漸漸摸透了皇帝的心思,順著皇帝的心思去打壓太子,去斂財,順便勾結朝臣打壓異己。兒子也問過他將來怎麽辦?
怎麽辦?
李林甫自己也不知道。
朝堂上看不順眼自己的多了去了,朝野外,天下人厭惡自己的也不少,他就是李隆基身邊的一條狗罷了。後世怪他就怪吧,反正自己也算換一種方式“名垂青史”。
李林甫這時也想起了杜甫是什麽人。
天寶六載,聖人要廣納賢才,於是阻止了一場考試,他不過是擔心這些鄉野之民亂說,便讓他們都落榜了,然後告訴聖人“野無遺賢”——天下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在朝堂為國盡忠。
杜甫有些小名氣,《飲中八仙歌》寫得好,幹謁過不少達官貴人。那一次,他也一定落榜了。
【值得一提的事,王忠嗣曾經帶兵幫安祿山修建軍事駐地,發現了安祿山有不軌之心,然而李隆基一笑置之。張九齡也說過安祿山必反,李隆基也沒有聽過。】
【為什麽李隆基一定堅持威脅自己的是宮廷政變,極力打壓太子,而對邊將領兵完全放任,這就要把目光往前拉伸一百年,找到唐朝君王終生恐懼防患宮廷政變而放任外禍的源頭——武德九年,六月,庚申,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庚申,那豈不是今天!李世民摩挲著天音的話,也就是說,李隆基放任邊將,專註給太子找麻煩,根源在自己?!
“殿下,天幕,天幕!”李世民身邊的禁軍指著天幕,像是見了鬼一樣哆嗦。
眾人看去,天幕上的人跟他們長得一樣,也在玄武門,也在發動政變。
“勿要慌亂!”李世民沈著道:“天幕乃神明之物,你我出現在上面就像是人在照鏡子一般。”
【戰功赫赫的嫡次子,發動政變,將嫡長子一刀砍了,最後嫡次子成功上位,開創盛世。在後世看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政變,不就是能者居之嗎?能產生這樣大的影響?】
【要知道,後世對於玄武門之變如此寬容,正是因為嫡次子李世民太強了,大唐立國靠他,大唐站穩腳跟靠他,大唐步入盛世靠他!他的功績與秦皇漢武比肩!對於華夏這個民族而言,秦皇塑形,漢武鑄骨,唐宗揚威!唐太宗李世民做到了帝王職業的巔峰,文治武功,彪炳千秋!李世民之前,形容治世都是上古帝王堯舜禹,李世民之後,形容治世都是貞觀!】
嬴政絲毫不懷疑天音所說的“秦皇”不是自己!上天認可自己的功績,沒有比這個還讓他激動的消息了。
——
李世民聽到天音誇讚他面上悲喜交加。如果不知道李隆基還好,他一定會高興得飛起來,但現在他卻覺得,越是誇讚,越是要出大問題!
但跟著秦王的禁軍已經難以掩飾眼神中對功績的狂熱!他們沒有做錯!即使射殺的儲君,上天也會寬恕他們的罪行!因為秦王是千古明君,跟著秦王的他們是正義的一方!
李建成無視李元吉的憤恨,他認命了。
上天給了他嫡長子的身份,卻沒有給他相應的才能。或許他不是無能,而是他遇上了李世民。正如上天所說,後世提及李世民不是他殘殺兄弟的汙點,而是貞觀之治的輝煌。
【李世民不是第一個殺兄宰弟,逼君退位的人,倫理道德的淪喪也不是從李世民開始的,如果硬要追溯源頭,那麽就需要回顧漢亡後持續三百年的亂世——魏晉南北朝,一個皇帝權威徹底跌落神壇,君權神授成為泡影的時代;一個倫理、道德、禮儀全面崩潰,人性至黑至惡不加掩飾的時代,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代表,那麽我想,是從司馬懿把洛水之誓當放屁,司馬昭當街刺殺君主開始的。】
劉邦恍惚聽到漢亡,朝蕭何道:“這漢之後的朝代竟然是‘魏晉南北’,誰起的名,跟沒讀過幾本書似的。”
蕭何本想順著他的話點頭,但仔細一想,這四個字單獨拆開也可以當國名,“會不會是大漢被四個人所滅?所以才有了怎麽個名字?”
是那些異姓王?還是誰?劉邦沈默不語。
——
嬴政皺著眉頭看向天幕中,一個二十歲模樣的少年,被長矛貫穿胸口。天音說這個少年,是皇帝!一個帝王,竟然是這樣的死法!後世的人都做了什麽!
帝王應該有帝王的死法,就算是被權臣殺死,也應該在深宮中,毒死,縊死都行,而不是在大街上被一劍刺死!
李斯心道真是人心不古,帝王是神秘的,庶民黔首要仰望帝王,竟然被當街殺死,那豈不正是天音所說的,道德倫理淪喪!所以還是要嚴刑峻法,對朝臣和黔首都要如此!
【但是李世民開了一個相當惡劣的頭!】
【君主,能者居之,管你正統不正統,管你德行不德行,只要做得好,一樣能名垂青史!如果在魏晉以前,你說這樣的話,那一定是要被寫在史書上翻來覆去地罵!】
【梟雄曹操的功勞夠不夠大?統一北方,驅逐異族,他敢不敢當著朝臣的面說篡漢?曹操如果沒有取漢而代之的心狗都不信,可他不敢!他就算是號令天下都打著劉家皇帝的名頭!他到死都不敢說自己不是漢臣!】
曹操聽到天幕當著眾人把他的心思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又是羞愧又是氣氛。劉氏無能,可他怎麽敢學王莽?王莽的下場就像夢魘一樣揮之不去。
荀彧憤然道:“天音所言,不知明公以為真假?”
夏侯淵見曹操為難,出言道:“天子無能節制諸侯,導致民不聊生,群雄並起,若不是主公,天子能安然無恙?若不是主公,他能有天子之威?當今天子既無軍功,又無大才,取而代之有何不可?何況天音也說了主公功勞足夠!”
曹操默然,荀彧拂袖而去。
【春秋崔杼弒其君,你崔杼權傾齊國又如何!你連殺三位史官又如何!一樣被後世唾棄!扶蘇身為人子,始皇帝一道聖旨就能讓他心甘情願去自盡,毫無反抗的想法,甚至不會去思考聖旨的真假!】
已經回到齊地行宮的嬴政還在思索怎麽讓神跡告訴自己如何長生,或者告訴自己如何讓秦國千秋萬代,結果聽到自家的事!
不去考慮聖旨真假就信了,那就證明聖旨一定是假的,然後扶蘇聽從假聖旨自盡身亡?自己怎麽可能賜死扶蘇!
嬴政隱約察覺事情有些不妙。扶蘇死了,誰來繼位?自己從未想過換太子!
不對,自己還沒冊封扶蘇為太子。他還有自己的考量,扶蘇需要磨煉。難道因為沒有名分,所以臣子敢無視自己的意願另立君主?二十多個兒子,竟然有比扶蘇資質好的?他怎麽沒發現?
扶蘇再軟弱那也是跟自己比,跟其他兒子相比,扶蘇仁厚,聰慧,將來自己是為了什麽要廢掉他呢?
嬴政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培養一個繼承人所花的心血不是可以說清楚的,扶蘇是長子,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如果不是他謀反或者死了,自己不會更換繼承人!不過話說回來,扶蘇都敢謀反了,他都不知道高興多一點還是憤怒多一點。
【李世民開的頭就是,只要繼位後有了千秋功業,那麽繼位的過程和手段都可以忽略!所以唐朝幾乎每個皇帝在位時沒有一次宮廷政變都不像是李家的皇帝!玄武門是懸在唐朝近三百年揮之不去的陰影,距離玄武門之變後的七十九年,再一次發生了“玄武門之變”——神龍政變;八十四年後,第三次“玄武門之變”——唐隆政變;八十六年後,第三次“玄武門之變”——先天政變!】
【每一次政變都有玄武門的影子,甚至前兩次都從玄武門進入。每一次政變伴隨著李唐皇室內部的大清繳,朝堂的大清洗。所以,安史之亂前,奪權,從政變開始。】
每個皇帝在位時都有宮廷政變?!自己開的頭!!!
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門前沒有一個人敢大聲出氣。太可怕了,生命不息,政變不止!
【君王的合法性和正統性說來玄之又玄,後人覺得就像是傳銷大騙子,然而對於古人而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君王沒有合法性和正統性如何安定民心?百姓會不會認為你不配當君主?一個百姓這麽認為那他翻不起風浪,若是千千萬萬的百姓都這麽認為呢?到時候國家動蕩,紛爭四起就知道一個具有合法性和正統性的君主有多重要了。】
【如果不講究名正言順,那麽秦二世繼位時為什麽要殺光自己的兄弟?恐怕是他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順,無法服眾,幹脆大開殺戒。可憐秦始皇千古一帝,偏偏落得斷子絕孫的地步。】
“什麽!”
嬴政先是對君主合法性和正統性的說辭深以為然。自己的母親是趙國歌姬,正因為自己的父親的長子才能繼位!就算自己都十三了才回到秦國又如何?對於扶蘇同樣,自己沒有嫡子,扶蘇身為長子,名正言順繼位是應當的。
什麽叫千古一帝斷子絕孫?
眾人盯著始皇帝狠厲的目光,如芒在背,他們清清楚楚聽到天音說自家陛下是千古一帝,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聽見說他斷子絕孫。
這是他們能聽到的嗎!
嬴政平覆自己的心情,剎那間想到,自己斷子絕孫,那秦二世呢?他沒有孩子嗎?否則怎麽能說自己斷子絕孫呢?
如果秦二世也被謀害了呢?就像田氏代齊?
再不濟就是,秦二世不是自己的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